公有制+民主制,就会避免官有的出现。
经济观察报:那么后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乎你的意料吗? 黄亚生:如果说经济增长,一般人马上就理解成GDP增长。但是没有惊人结论,为什么没有人把它说出来?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必须要实验作为支撑,社会科学并不需要有特别多的数据,它在于什么?就在于很多人甚至很简单的东西都没有看出来,但被一个社会科学家看出来了,那就是这个人的贡献。
如果有人说我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我承认这一点,但如果有人说我总是从意识形态出发,我是不承认的,至少主观上我在尽量从数据和事实上出发。如果不能创业的话,他这时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贡献自己的劳动力。刚才我讲到的数据表明,美国人的行为现在已经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好像我学游泳,不是说学一次就能学会,但至少应该让我去学。所以,我对中国还是有很多担忧的。
关于龙象之争的争论——印度和中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可以算是由他发起。全国各地的农村劳动力来到广东,广东的劳动力市场平白无故增加了一亿人,但工资却不可能增长这么快。中央政府制定的十五规划增长率就是7%,十一五规划增长率就是7.5%。
以透支资源、能源、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也是不能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不依靠内部最终消费需求,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我国现时也苦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因此经济成长只能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进入 刘国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
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降低。我们就是要把超过我国资源、环境和人民大众承受能力的过高速度,降到潜在的合理的增长速度,以获得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等)的空间,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集约、发展与资源环境等)的余地。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但此种设想只着眼于短期。而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要做到这点,在经济运行体制机制上,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也不能完全靠计划调节。
要摆脱这种困扰,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体,中国应当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率的困扰。人们预测或设想V形或U形走势,无非是表达了一种期望,就是经济重新由低速走向高速。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切忌过分依靠外需外资,应主要依靠内需内资,也就是过去所说的自力更生为主。
而且经济运动也不可能老是停滞在低温状态。这个意见,实际上就是我认为中国经济今后宜走中速发展的道路。
所以克服内需不足的主要途径,是要从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上,限制资本主义因素和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入手,才能使我国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体,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率的干扰。从外部影响来说,要尽量阻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危机的冲击。
我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在社会主义的大框架下,让资本主义因素有所成长,因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得以发挥作用内需有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事实上,这些年投资一直上升得快,消费上升得慢,这种趋势是不能长久持续的。虽然我国经济中有资本主义成分,人家还歪称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但我们实际上还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这是我们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相对出色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次应对危机所采取的种种重大措施,就展示了这种出手快、出拳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宏观调控的能力,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羡慕称道。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是贫富两极分化和人民大众的支付能力不足带来的不治之症,只能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来解决。
简单说来,中国容许市场化、私有化的发展,不是很彻底,还有一些保留。但这只是造成我国经济困难的外部因素,我国内部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这样,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就很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被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经济危机卷进去。这次扩大内需,仍主要是靠投资需求。
祸起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体受到为满足人民需要而生产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状况的支配,本质上没有资本主义经济那样的矛盾,所以理论上不会发生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欧日经济体的增长率变为负数,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比中国都大,只有中国还保持了相当不错的正增长速度,虽然增速的下降幅度也相当的猛,但是运行水平表现不俗,可说是一枝独秀。
那么,为什么在危机中,中国能有这样的业绩呢?这与中国实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有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正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涨阶段的长周期相适应。GDP的增长速度由2007年的13%,一下子降到2008年的9%,2008年第四季度更降为同比的6.8%,2009年第一季度降为6.1%,使我国的经济遭受极大的困难。因为,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贫者消费倾向虽高,但由于没有钱,不能多消费。
所以,中国当前遇到的问题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实质上是类似的,就是受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影响,人民大众有支撑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另外,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比较谨慎,如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银行运作尚未完全与外国接轨等。
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是一个例子。中国这次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性质其实与世界各国基本是一样的,就是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
坚持在国家宏观导向下,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那时候苏联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交往不少,主要是以资源换取装备和技术,利用这个来进行五年计划的建设,发展经济,并没有受到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很大的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浊流中不断前进。同时,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当前遇到的问题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实质上是类似的,就是受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影响,人民大众有支撑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
总之,中国的经济并没有照抄欧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没有遵循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这次世界经济危机有一个不同于上次的景观,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被卷进去了,受到危机的严重冲击。
所谓内需不足,换一个角度说就是产能过剩。因为,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中,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因素,也容许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提出要以市场取向的改革来矫正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现象,使我国经济逐渐转变为供给略大于需求(差额为储备和机动)的有限买方市场,这当然是在国家计划调控下,才有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上不去,单靠投资需求是补不了外需的下降的,内需不足问题还是难以解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